在孩子成长的旅程中,健康始终是家长最在意的事。但有时,疾病来得猝不及防,尤其是像癫痫这样的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影响孩子,也给家庭带来不少压力。随着医学研究和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也有了更多机会去理解癫痫的发生机制,并探索更科学、个体化的应对方式。
爱的发制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帮助家长更清楚地了解遗传性癫痫的基本知识、诊断流程和治疗方向。
一、遗传性癫痫的发病机制
1. 遗传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遗传性癫痫,是指由于某些明确或推测的遗传缺陷所直接引起的癫痫类型,而且癫痫发作本身就是这种疾病最主要的表现。1它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和大脑中神经活动的调节系统出了问题有关,尤其是离子通道、神经递质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变化。2
通常来说,大脑神经元之间的正常交流,依赖于钠、钾、钙等离子的流动,以及神经递质的平衡。如果这些机制受到基因变异的影响,比如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过多、抑制性递质(如GABA)过少,或者神经胶质细胞无法维持神经环境的稳定,就可能导致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癫痫发作。2
同时,这些基因相关的癫痫往往缺乏明显的表型特征,即从外表或一般检查上不容易发现它的“遗传性”根源。因此,医学界现在也越来越重视癫痫背后的遗传机制。2
2. 几种常见的致病基因及其特点
目前,科学家已经识别出多种与遗传相关的癫痫类型,其中一些比较常见的基因变异包括:SCN1A、KCNQ2、PRRT2、CDKL5 和 SLC6A1。其中,SCN1A 基因的变化会引发Dravet 综合征,这类患儿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治疗时要格外注意避免使用钠离子通道阻滞剂;而 KCNQ2 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新生儿时期出现严重的发育性癫痫,临床上则发现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在一些病例中效果较好。PRRT2 基因异常相关的癫痫,通常发生在婴儿期,症状有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但治疗中也需要关注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2
CDKL5 的基因突变则与一种较为严重的早发性癫痫脑病相关,目前已有特定药物被批准用于这类癫痫的治疗。而 SLC6A1 基因的突变可能通过单一等位基因不足性而导致神经发育障碍。遗憾的是,对于这类机制,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2
二、 遗传性癫痫的诊断
1. 遗传学检测的必要性
对于疑似遗传性癫痫的孩子,仅仅通过症状表现和脑电图检查,可能还无法全面了解病因。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发作的根源,遗传学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类检测,不仅可以帮助明确疾病是否由基因因素引起,还能为医生提供更精准的治疗参考。同时,遗传学结果也能帮助家长了解疾病的可能发展方向、是否会影响下一代,以及是否需要对家族其他成员进行关注。3对癫痫儿童来说,这是走向个体化治疗、科学干预的第一步。
2. 遗传学检测的方法
遗传学检测的方式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医生的初步判断来选择。如果孩子的症状与某种基因变异高度吻合,如Dravet综合征与SCN1A基因突变,则可以使用一代测序(也叫Sanger测序)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对特定基因进行检测,并通过家族成员的验证来确定病因。3
如果孩子的症状比较复杂,无法直接判断是哪种基因引起的,或者对于考虑多基因遗传性癫痫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基因panel”检测,或者使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以覆盖更多的可能变异。这种方法适合像婴儿痉挛症、Lennox-Gastaut综合征等多基因相关的癫痫类型。3
有些孩子在癫痫发作前就已经出现了发育迟缓,或者合并其他表现明显的综合征,医生则会优先建议做基于家族分析的WES测序,有时还会同时进行染色体芯片或拷贝数变异检测,以排查更大范围的遗传变化。3
当常规的二代测序无法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或者检测出的变异无法解释孩子的症状时,医生还可能考虑使用其他方法,如三代测序技术(third‑generation sequencing)、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optical genome mapping)等,以检测基因组的复杂结构变异等情况。3
3. 遗传学检测前后的注意事项
在做基因检测前,医生或专业的遗传咨询人员会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这个过程中,会收集孩子的病史、家族情况,并初步判断可能的遗传方式。医生也会向家长清楚解释检测项目的意义、流程、费用,说明可能出现的风险:一是结果阳性,即找到致病基因,二是结果阴性,即没有发现致病基因,三是结果不确定,可能只是发现了意义尚不明确的变异。同时也会说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告知样本采集与处理的相关规定。3
检测之后,建议具备临床遗传医师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及咨询,包括:是否找到了致病基因、这些变异对孩子的影响、是否建议家人也进行检测,以及是否存在可以“对症下药”的治疗方式或有无药物禁忌。此外,还会结合孩子的基因结果,对病情的未来发展、复发风险以及再生育问题给出专业意见。3
三、遗传性癫痫的治疗
1.走向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性癫痫患儿有了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如今部分单基因遗传性癫痫已经能够根据具体的致病基因,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包括:特定饮食、维生素补充、细胞信号传递调节剂、离子通道调节剂,以及更前沿的疾病机制修正和基因治疗。3
典型案例: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葡萄糖转运体1(Glucose Transporter 1, GLUT1)缺乏综合征。这是由SLC2A1基因变异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脑部疾病,会导致孩子出现全面发育迟缓、运动障碍和癫痫发作。由于患者脑脊液和血中的糖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医生会推荐患儿采用生酮饮食为大脑提供替代的能量来源——酮体。这种饮食方式不仅能有效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还可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和认知症状。3
基因诊断还拓展了癫痫药物的选择范围。例如,GRIN基因相关的癫痫脑病,使用传统上并不用于癫痫治疗的美金刚(一种原本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也显示出较好效果;而KCNT1基因变异引起的癫痫,可以尝试使用奎尼丁,这是一种原本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儿对奎尼丁的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在专业指导下慎重使用。3
2.外科治疗
遗传学检测还能帮助判断是否适合进行癫痫外科手术。如果基因变异(如SCN1A、SCN1B、KCNQ2、KCNT1、STXBP1等)是广泛存在于全身的种系突变,通常意味着癫痫是全脑范围的神经异常,不适合通过局部切除的方式来治疗。而如果是mTOR通路相关基因(如DEPDC5、PTEN、PIK3CA等)的体细胞突变,可能只影响到大脑的某个局部区域,比如导致半侧巨脑畸形或皮质发育不良,手术切除往往能带来比较好的效果。3
3.从抗癫痫到疾病修正治疗
除了控制癫痫发作,治疗的方向也正在发生转变。新的模式强调从遗传学病因出发,进行“疾病修正性治疗”,尽早干预、延缓或阻止癫痫的发生。例如,面对儿童结节性硬化引起癫痫的重要病因——mTOR通路过度激活,可使用mTOR抑制剂,有效改善顽固性癫痫的控制情况。3
遗传性癫痫的诊疗之路,或许并不轻松,但它并非无法面对。从认识疾病、科学检测,到精准干预,现代医学正带来越来越多切实可行的帮助。爱的发制药致力于如小儿难治性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疾病的创新解决方案。我们希望通过系列科普,让大家在面对疾病时,少一些迷茫、多一份笃定,少一点焦虑、多一点信心。
1.中国抗癫痫协会. 临床诊疗指南. 癫痫病分册 (2023修订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24-25.
2.贾黾泽,乔燕燕. 癫痫遗传性发病机制及植物性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癫痫杂志, 2023, 9(6): 498–502.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 中国遗传性癫痫的诊治和临床咨询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9):945-950.